拒绝道听途说 坚持实事求是—— “普陀雅韵”大讲堂2022年春季第五讲顺利进行
发布时间:2022-05-20   发布者:金言

目前,由普陀区学促办普陀区教育局主办,普陀区社区学院承办的“书香润泽心灵 慧读启迪人生”为主题的“2022年普陀区市民读书节”各项活动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吸引了广大的普陀区市民积极参与到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中,共同培养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普陀雅韵”大讲堂作为“2022年普陀区市民读书节”一项重要活动,受到了广大居民朋友的关注和喜爱。

5月18日下午,2022年春季“普陀雅韵”大讲堂第五讲“透过成语学历史-道听途说”顺利进行线上直播,由普陀区业余大学教师辛淑丽主讲。本讲座也被推荐参加“品味书香,传递阅读力量”上海市民终身学习数字阅读活动的“品足论道(直播共享)”版块,近期就会和全市读书爱好者见面。

讲座之始,辛淑丽老师向大家推荐了两本好书——沈复的《浮生六记》和贾平凹的《自在独行》,希望大家可以从书中获得一些人生的感悟。

随后,辛淑丽老师开始讲解今天的讲座内容——成语“道听途说”。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学习成语不仅是学习其表达的含义,也是学习这个成语背后的历史和来源。“道听途说”最早出自于春秋·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所作的《论语·阳货》,辛淑丽老师简单解释了“道听途说”的含义后,给观众朋友们讲了它的故事来源。

为了让观众能更深入地了解“道听途说”带来的流言的传播过程,辛淑丽老师带领观众们一起观看了《王立群说成语》中的相关视频,并且详细讲解了视频中的重要内容,从“空穴来风”、“道听途说”到“以讹传讹”,让观众对流言的形成、传播有了一个更深入的理解,例举了历史上流言对个人、社会、国家所带来地影响,让大家了解到流言造成的危害。

三人成虎,众口铄金。流言不论是对个人还是对整个社会,危害都是巨大的。谣言止于智者,我们在听到流言的时候,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流言所迷惑,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求证事实和真相,拒绝道听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