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取向的社区教育:政策影响因素和实践改进路径
发布时间:2021-10-11 发布者:岳燕
摘要:20世纪80年代,社区教育在我国兴起,从最初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到现在成为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一环,其功能正在逐步外显,也亟待外延式发展步入内涵式发展。社区教育诞生以来,随着不同地域的实际需求变化已突破传统教育的种种限制,把教育延伸至基层社区,与社会发展、居民生活紧密相关。为了推动社区教育的发展,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其政策文本类型较多,且政出多门,政策内容强调促进社会公平。社区教育政策中既有相关部门的单独发文,也有多部门的联合发文,这不仅显现出政策文本生产者多元化的特性,同时也说明社区教育带来的有益影响得到了广泛认可且多个部门达成了提升社区教育内涵的共识。目前,社区教育已经成为在一定区域内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促进社区内全员全面发展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教育活动。可以说,社区教育的内涵符合教育公平的价值取向,社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理念在教育系统的体现。综合教育公平的相关概念,在此将社区教育公平界定为:社区每个成员的学习基本权利和终身学习需求都能得到保障和满足,个体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被分配到的教育资源(如权利、机会、经费等)能因个体差异(如性别、居住地、社会经验等)和个体需求获得相对应的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