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根据区教育局、区教育学院有关“十三五”期间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划精神,普陀区社区学院特制定社区学校专职教师“十三五”培训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关注每个社区教育教师的发展,注重的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着眼多元化、开放化教师培训体系的构建,创新教师培训机制,转变教师培训方式,提高教师培训专业化程度,为建设一支德才兼备、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区教育教师队伍,促进普陀区社区教育的蓬勃发展提供重要保证。
二、课程体系
社区学校教师培训内容注重教师专业素养和教育境界的提升,培训课程包括师德与素养、知识与技能、实践体验三大类别。师德与素养课程、知识与技能课程是为教师提供间接经验为主要内容。实践体验课程是以促进教师积累直接经验为主要内容。
(一)师德与素养课程。强化师德教育,实施敬业爱岗、热爱学员、严谨治学、为人师表等为主要内容的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培训;着眼于教师育德意识和能力的提高,开展以法制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情操修养和身心健康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素养培训。
(二)知识与技能课程。促进教师对社区教育理论前沿、终身教育理念、学科专业知识,办学管理、社区教育实验项目设计和实践等方面的更新、学习与提高。
(三)实践体验课程。以教育教学实践需求为导向,运用观察记录、诊断改进、专题讨论、课题研究、成果展示等方法,促进教师掌握办学办班管理等教育实践知识,掌握社区教育课程开发、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学习指导等教学实践知识。在此基础上,开展一次调查,撰写一篇调查报告。
三、培训对象和学分要求
(一)培训对象包括普陀区九所社区学校的专职教师。教师培训的方式和内容,均按照课时和学分的方式进行统计。
(二)专职教师参加并完成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修满36学分,其中社区学院承担区级层面的培训,引导社区学校专职教师积极参加并完成市级课程4-7学分,完成校本课程18学分,为社区学校教师提供11-14学分的区级培训。
(三)根据市教育培训要求,原则上按照培训渠道分,参加市级课程学习完成学分4-7,区社区学校课程学习11-14学分。
四、培训目标保障
(一)聚集培训资源。以普陀区教育学院为依托,以普陀区社区学院为主要力量,联合上海开放大学等高校,建设能引导社区学校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教师培训课程体系,为社区学校教师提供优质高效的培训资源。
(二)强化服务管理。社区学院主要承担的是社区学校教师区级培训的任务,是连接市级培训和校本培训的纽带,在市、区、校统筹协调的三级管理体系中,社区学院要探索区级社区教育师资培训的服务管理方式,形成开放灵活又有序高校的社区教师培训管理体制。
(三)构建社区教育培训课程新模式。社区学院在开展培训的过程中,需要探索适应社区教育发展需要的培训课程体系和培训模式。
五、培训管理体系和内容要求
(一)培训的管理体系
为搭建培训平台,普陀区社区学院教学管理中心,对全区社区学校开展业务培训与技能指导,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学习、培训等各种教育实践活动,形成了定期培训、培训登记、学分换算、培训档案等培训管理体系。
(二)培训的具体内容
1、师德与素养课程
作为社区教师由于最广泛的接触社会,需要和各个方面的社区居民交流,不但学习自我专业知识,还应拓宽眼界,了解和涉猎广博的知识领域,通览全面,陶冶情趣,涤荡身心,才能更适应社区专职教师的角色。本类课程拟安排《红楼赏析》、《教师职业礼仪》、《校园典型纠纷的法律剖析》等课程。
2、知识与技能培训
社区教师专业化的标准就是需要具有胜任社区教育工作的专业化技能。需要培训社区教师的专业化技能,提升其专业素质。本类课程拟安排《微课微课制作》、《社区教育教学的艺术》、《应用文写作》、《社区教育管理实务》等课程。
3、科研与课程培训
社区教育的学习对象具有全员性、多元化的特点,要求社区教师需要具有设计问卷调查、开发满足社区居民学习需求的课程的能力。在培训过程中,主要内容是社区教育课程的开发和设计,引导社区学校老师能切实体验社区课程的实践性和动态化。本类课程拟安排《社区教育科研理论与实践》、《社区教育课程编撰》等课程。
(三)培训的方式
(1)讲授式。以2至6个半天(8—24课时)为课程周期。以授课为主,必要时辅以观摩、实践、讨论等形式。
(2)研讨交流式。以1至2天为(8—16课时)为课程周期。通过研讨会、外出参观学习等方式,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