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启迪智慧,阅读照亮人生。普陀区教育局在普陀区业余大学开展全民阅读主题活动。活动由上海市普陀区学习型社会建设和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办公室、普陀区教育局主办、普陀区社区学院承办,2022年普陀区市民读书节活动精彩纷呈,吸引了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作为读书节活动之一、以“普陀雅韵”大讲堂为平台而开展的读书分享活动,营造了“好读书、读好书”的浓郁氛围,大家在一起交流读书心得,分享学习乐趣,受到了居民朋友们的关注和喜爱。
12月7日下午,2022年秋季“普陀雅韵”大讲堂第十期《吟诗礼之韵,立君子之风——<诗经-氓>诗词鉴赏》以线上直播的方式顺利开讲,讲座由上海开放大学、普陀区老年大学教师,华东师范大学硕士何元飞老师主讲。
中国的古典诗歌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体式多样,风格各异。《诗经》是古典诗歌的源头之一,开启了现实主义文学传统。讲座的开始,何元飞老师首先带领我们了解了《诗经》的文学常识,《诗经》的体例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又叫“国风”,是由不同地区的人民口头创作的歌谣,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歌;“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赋、比、兴则是《诗经》常用的艺术手法。
《氓》以一个女子的口吻讲述自己从恋爱、结婚到被抛弃的过程,展示了她从情意绵绵到悲伤无助,再到激愤决绝的心路历程,将叙事与抒情巧妙地结合起来。在何老师抑扬顿挫的朗读中,我们的情绪也跟着女主人公跌宕起伏。
诗歌第一、二章采用赋的手法讲述故事,写男子求婚、女子恋爱、两人结成夫妻的甜蜜回忆,缠绵情深。第三、四章比、兴结合:皆以桑树起兴,从女子的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同时揭示了男子对女子从热爱到厌弃的经过。第五章用赋的手法叙述女子婚后的不幸。第六章赋兼比兴:在抒情中叙事,相恋时,男子“信誓旦旦”,可在女主人公年老色衰时就厌弃她;以“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来比喻女主人公的忧愁痛苦没有尽头,比中有兴,强烈地抒发了一腔怨愤,诉说了弃妇无边无际的痛苦。
何老师的讲解细致且清晰,从读音、字义、情节把握、时代背景等方面全方位、多层次解读《氓》,帮助我们深刻理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变化,在对比和思考中揭露人生真谛——要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学会正确地去爱!